開始執行「一人公司」計畫
趁著坐車到高雄上課的時間,我再把「一人公司」這本書,從頭到尾的專心看過一遍。
第二次讀這本書,我最大的心得是,看完書不等於你懂了,就算你懂了,也不等於你就會改變,知易行難,永遠是個人生大習題,特別是它提出了一個挑戰傳統思維的觀念。
一、「一人公司」的定義
這本書是2019年出版的,記得是新書一出來,我就買來看了,在看完的當下,心裡有著很大的衝擊,因為書中所分享的內容,和我過去二十多年看過的許多商業企管書籍,他們大多探討著企業如何尋求快速成長,或是管理龐大公司組職的主軸,兩者有著很大的差別。雖然我很嚮往作者所描述的,對於生活方式有著更高的自主掌控權,但這豈不是,把我已知的許多企管理論或常識都否定了嗎?
隔了一年多,再來看這本書,光是看到書本封面的那一句話,「一人公司不只是「一人」的公司,一人公司是「質疑成長」的企業。」它還是再把我給重重的一擊,顯然我尚未徹底翻轉我的觀念,還陷在幾個互相矛盾的想法中搖擺,沒有確定的答案。
所謂的「一人公司」,並不是說「限定一個人」的公司,重點不在於人數的多寡,它是一種思考和行動模式。我們可以採納「一人公司」的思維,面對隨時發生的風險時,能迅速採取行動,並視情況做出改善的回應,慢慢地找出你的生存之道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每個人都是一人公司,哪怕你現在是一間大公司的員工,也可以選擇將自己視為一人公司。因為只有你,才是最關心你自己職涯發展的人,並不會是你的老闆或人資部門,你必須為你自己著想,找出你認為的成功定義,然後去實現它。
二、不是「拒絕」成長,而是「質疑」成長
我們要注意一個用語,一人公司是「質疑」成長,而不是「拒絕」成長。成長並不代表是錯的,只是成長未必是對我們最有利的,這時候你要去問自己,成長是我們能夠選擇的最好方法嗎?
在一些成立超過百年的企業眼中,他們眼中的「成長」,是基於長期穩定經營的概念下,刻意維持在「成長的安全邊際」範圍內,不求躁進,穩紮穩打,讓公司更有餘力,來關心既有業務的持續精進。
對企業來說,最重要的目標,應該是客戶的成功;而對於個人來說,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們的生活,你想要怎麼樣的生活,就圍繞著它來打造你的工作。
若是從這兩個面向來分析,企業或個人要達成各自的最重要目標,若單純的以追求無止境的成長,都不會是一個好方法。按照以前的企業經營思維,二話不說的,會選擇成長一途,投入大筆的資源及人力,讓全公司各部門集中心力,聚焦在如何達到目標的工作上。
一個年度緊接著一個年度,這些公司完成了策略規劃、年度預算、經營會議、績效檢討…等等的標準流程,周而復始的循環下去。不過,太過制式的執行這些標準流程,會不會反而讓我們忘記了一開始的起點呢?對於我們提供給客戶的服務,客戶真心感到滿意嗎?有沒有客戶建議未來能再改進的地方,我們卻一直忽略了?這些和客戶感受有關的事,很少會被納入公司日常評核的項目。
相對於大型公司,一人公司同樣地要尋找客戶,去尋求更多的收入和利潤,但它受限於資源,不能用以往的擴大組織規模、增加員工、或投入更多資源的方式來達成,而是要靠著自己想出來的解決方法,兼具即時和彈性的特點,利用手邊既有的資源,來解決客戶的問題。
為什麼這兩者會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呢?「因為更多,不一定會更好。」
對於公司經營來說,當你決定以投入更多的資源,來達到成長的目標,一開始看起來是個簡單的決定,管理階層先做好營運計畫,向外界或股東要到資金,然後再找更多人,來管理更大的公司組織,去衝刺更高的利潤目標。
但是,這個決定可能隨之而來的是,我們將面臨更複雜的管理問題,同時也會負擔更多的成本及責任,這一切似乎走上了惡性循環,公司愈大,產品愈多,市場愈廣,反而錢賺得愈少。
這個惡性循環,在我過去服務過的公司裡,曾經有過幾次的驗證機會,結果都是差不多的糟,未經深思熟慮的一味追求成長,或是亂無章法的多角化經營,都是浪費公司寶貴資源的一種官僚現象。
把這個思維模式,換作是檢視自己的人生,我發現也是一樣的道理。更多,對你就代表著更好嗎? 當你到達了某個程度時,擁有更多的東西,並不會讓你的人生變的更好。
這裡有一個「足夠」的臨界點,一旦越過了這個臨界點,我們就可以試著,將背在身上很久的這些包袱或負擔丟掉,轉而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。就算是受限於現實的考量,我們還沒辦法百分百的拋開包袱,但我覺得只要你有這樣的念頭,開始去執行第一步,不要再去追求超乎你能力太多的東西,身心就會瞬間感覺輕盈了許多,我現在就是處於這個狀態,似乎想法打通了,也能讓身心一起的暢快。
三、「一人公司」的出發點和利基點
「客戶為什麼要買?甚麼原因促使他們這麼作?我該怎麼做讓他們保持愉快?最重要的是,我該如何協助他們達成目的?」
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以上觀念,提醒著我們勿忘初衷,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客戶身上,要重視客戶的體驗,雖然道理很簡單易懂,但是卻很難被執行。因為這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展現,你無法只是輕鬆的喊幾句口號來回應它。
若是你心裡認同它,去重視客戶體驗才是真正要走的方向,自然地,你就會朝著這個方向走去,並從其中獲得滿足感及成就感。在此同時,你的客戶也能感受到,你想要幫助他們成功的意圖。只要你能幫助客戶達成他們的目的,他們就可能一直會是你的客戶,因為你的目標和他們一致,甚至於他們還會介紹其他人,來成為你的客戶。
因為一人公司不把追求成長,作為它主要的目標,所以他們就有心力,可以提供服務給更小眾,但也更具體的一群客戶,同時也可以直接聽取他們提出的問題或建議,並且即時和親自的處理。至於對你的訴求無動於衷,甚至是嗤之以鼻的大多數人,那也就無所謂了,因為它們從頭到尾,都不在你期望的客戶範圍內。
堅持以長期經營的概念,不以獲利或是成長性來衡量一切,努力維護與客戶之間的良好互動關係,儘管在初期只有一個,或少數幾個客戶,但是這種深入的付出,而且具有人性化的服務,會讓客戶覺得倍受尊重 ,這是一人公司可以選擇的出發點和重要利基點。
四、「香草冰淇淋」和「開心果冰淇淋」
書中提到一個比喻,我覺得很有意思,作者認為大公司的產品,就像是普普大眾都能接受,但是吃起來平淡無味的香草冰淇淋,但如果一人公司也如法泡製的話,可能將面臨難以脫穎而出的結局。一人公司應該要像與眾不同的開心果冰淇淋,它的味道和顏色都跟別人不一樣,讓喜歡你和不喜歡你的人,明顯的表現出好惡兩邊,然後致力去經營,那些覺得你很特別的一小群客戶。
因為一人公司要銷售的,是一個獨特的我,包括了我的價值觀,以及我如何運用我個人的專業和經驗,有效解決客戶的問題。
作者也建議一人公司的經營者,要盡快提出有可行性的產品進入市場,而不只是長期停留在規劃的層面,或許它只是你事業藍圖中的一小部分,但這個產品是可以幫助客戶達到成功的,這一點很重要。
除了要盡快提出產品去試市場水溫以外,更重要的是,你要用大部分的時間,來回應市場給你的反饋,並且持續地進行,不斷改良你的產品,讓產品更加貼近客戶的需求。藉由回應和有溫度的服務互動,讓客戶感受到被重視,進而與客戶建立起深厚的關係,讓客戶信任你,也願意把你推薦給他認識的其他人,慢慢的口碑行銷效益就會出現,一傳十,十傳百,一人公司會從口碑行銷的模式中受益很多。
雖然一開始提到的知易行難,這個心得和這本書講的主軸,並沒有什麼關係,但是對我來說,它卻很重要,它讓我決定捨棄了,放在心中許久的開店夢想。如果要去實現開店的夢想,我需要存很多錢,而且要找許多人來共事,因為這個對於錢和人的負擔及責任,我實在也是猶豫了很久,直到接受一人公司的理念灌輸後,這個心結被打開了,突然豁然開朗了。排除了這些讓我停滯下來的非必要考量,我可以更快去享受人生的自主權,更有條件去作一些之前沒做過的事,
為了自己的第二人生,我想勇敢跨出這一步,現在開始進入倒數計時。